奥鹏作业答案 - 分忧网!奥鹏作业,奥鹏在线作业,奥鹏作业答案及毕业论文分忧

奥鹏作业答案,离线作业,奥鹏作业分忧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离线作业 >

天大17秋《离散数学2》在线作业一

时间:2017-09-18 17:1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离散数学(2)》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题面见图片 A. A B. B C. C D. D 满分:5 分 2. 题面见图片 A. A B. B C. C D. D 满分:5 分 3. 题面见图片 A. A B. B C. C D. D 满分:5 分 4. 题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倡导“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核心是倡导和谐理念,崇尚和谐精神。和谐文化传承于中国传统儒家和谐思想,该篇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儒家和谐思想:一、和而不同思想;二、人与自然和谐思想;三、大同理想;四、人和理念;五、礼节文化。最后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时,我们要努力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儒家思想,使和谐文化建设接上传统的血脉。
关键词:和谐文化;儒家和谐思想;传统文化
 
一、        和谐文化的弹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并揭示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谈到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且倡导“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这为我们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
在谈和谐文化概念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文化?一般而言,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概念只包括精神文化。从文化结构的视角看,文化包括物质(器物)层面,是人类创造的物化的文化成果;制度层面,即人类创造的制度与规范体系;文化心理、观念层面或精神价值层面。三个层面有整体性,而文化本质上是精神性的,精神乃文化的内核。[1]
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与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它既包括物化的文化产品,制度、体制、规范,也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其核心是倡导和谐理念,崇尚和谐精神。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坚持和实行互助、合作、团结、稳定、有序的社会准则。也就是以和谐理念贯穿于相关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之中,以和谐作为该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并以此影响其他各种文化形式,促进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可以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凡是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都可以统称为和谐文化。
二、        和谐文化传承于中国传统儒家和谐思想
任何社会意识都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人们崇尚和谐的传统观念,也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土壤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有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而和谐则是这一传统中最重要的命题与核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于中国古代哲学,郭齐勇认为:“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传统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宗教、风俗等等,莫不受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中国哲学凝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结晶。”[2]中国哲学一般认为以儒为主,佛道兼辅。[3]儒、释、道三家都有其和谐思想,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社会,延续至今。这里,笔者选取中国哲学最有代表性的儒家来探讨其和谐思想,下面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儒家和谐思想。
1、和而不同思想。
西周末年的史伯史是第一个对和谐理论进行探讨的思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4]不同事物相互配合而到达平衡,就叫做“和”,“和”才能产生新事物。这就是最早的“和而不同的”的思想,后来被孔子继承,在《论语》里,他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用“相济”、“相成”的思想丰富了“和”的内涵。他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5]君臣可否相济便是“和”,使君臣保持“政平而不干”的和谐统一关系。孔子继承了这种重和去同的思想,主张“礼之用,和为贵”[6],但强调“君子和而不同”。《易传》提出的“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也是重和去同思想的体现。
2、人与自然和谐思想
《易传》高度赞美并极力提倡和谐思想,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里明确提出了“太和”观念。这种思想后来被宋代的张载所继承,他在《正蒙·太和》说:“太和所谓道。”现在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名称也许与此有关。儒家的《中庸》也讲“和”,不过是于“中”联系在一起。《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状态,人类社会和自然万物就能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了。
3、大同理想
数千年前的儒家提出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同世界”。这样描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7]也就是说,这个和谐社会主要有六个特点:一、天下是共有的不是私有的;二、政治上选贤与能,任人唯贤;三、讲究诚信,使人们和睦相处;四、私有观念没有了,不独亲其亲、子其子;五、就业充分,弱势群体生活有保障;六、对财物和劳动的观念有改变(财物扔在地上不要,为社会出力争先恐后);七、社会风气大改变。儒家勾画的这种理想世界的蓝图,在当时虽然不可能实现,但这种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对后世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连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都把“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革命口号和奋斗目标,主张“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并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作为自己的基本理论,也渴望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新世界。
4、人和理念。
儒家的“和谐”不仅讲自然的和谐,其实更注重人类社会的和谐。孟子提出了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的观点。这里讲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的问题以及领导者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5、礼节文化。
儒家的礼乐文化,就是用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的。我国传统的成年礼、婚礼、相见礼等等,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理念,让人在喜闻乐见的仪式中感受亲情,感觉责任。平时对师长、父母、老人行礼如仪等,都是要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人们尊老敬长的意识和修养。《礼记》还说:“虽负贩者必有尊也”,意思是即使是走街串巷的小贩,也应享有人的尊严,得到社会的尊重。
三、        当今社会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笔者这里甚至想提出“传统和谐文化”的概念。文化按照时间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另外,还有“先进文化”的概念。但是考虑到有解释一个新概念的难度和曲解的嫌疑,还是认为和谐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谐文化传承于传统文化,因为我们不可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柢还在。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抱有一种虚无的态度。不尊重自己的文化,这在世界上是极其罕见的。费孝通先生曾大声疾呼,中国人要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尊。不要一提中国文化就认为不如西方文化。应该看到,中西文化各有所长。中国文化强调“和为贵”,是一个贵和的哲学,现在则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现实性,甚至未来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文化上的妄自菲薄,增强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善于扬弃,而且要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既要立足国情,又要与世界不同文化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只要我们保持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始终不懈地走创新之路,我们所建设的和谐文化就一定会以中国特色、民族智慧,对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作出贡献。
总而言之,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时,我们要努力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和谐文化建设接上传统的血脉,从而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风尚。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规范和理念,尤其是儒家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依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1] 文化的定义较多,可以参看: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不过也有人主张道家的地位。鲁迅就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家”,就是现在陈鼓应先生还倡“道家主干说”。
[4] 《国语·郑语》。
[5] 《左传》昭公二十年。
[6] 《论语·学而》。
[7] 《礼记•礼运》。
[8] 《孟子·公孙丑下》。
(责任编辑:admin)要这答案加QQ:800020900 或加微信:q800020900 获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