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分忧网

主页 > 奥鹏作业答案

南开17秋学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尔雅)》在线作业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分别从目标激励、政策激励等方面如何引导毕业生将职业发展的需求动机转化为合理的行为表现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激励机制的要点。
  【关键词】学生;就业;激励;机制
  
  如何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是当前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特别是自我定位不准确、职业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盲目从众、就业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正常就业。在当前形势下,激发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动机,强化就业意识,增强就业能力是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长久之计。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就业工作中对大学生自身的激励还不够重视,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激励机制来激励学生加强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定位,提高就业能力已势在必行。
  
  一、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中的过程学派认为,通过满足人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标有一个过程,即需要通过制订一定的目标影响人们的需要,从而激发人的行动。人们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一定目标的。能引起人去从事某种活动,指引活动去满足一定需要的愿望或意志,称为这种活动的动机。这种动机是由人的需要所引起的内在驱动力,是人的活动的推动者,对人的活动起着激励作用,并把人的活动引向一定的、满足其需要的具体目标。动机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引发、加强、推动和导向的作用,它驱使一个人的行为趋向预定的目标。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励大学生自发地提高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激励机制分析
  
  1.激励制度凌乱,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要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完善就业激励措施,以建立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而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对毕业生工作已有一些激励机制,但主要都是针对毕业生的,效果也不理想[2]。基本上是通过建立多种奖学金以及建立各种荣誉制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奖励和表彰,其中缺少毕业生实习与见习等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关鼓励政策。尽管绝大多数毕业生都有着良好的实习动机和健康的择业心态,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在最后一年的学习中出现了放任自己、缺乏个人独立思考、学习动机不纯等不良现象。
  2.缺少对学生本身的激励
  目前的就业激励政策多数都将激励的重点放在了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身上,而针对大学生本人的激励政策并不多,力度也不够。由于大学生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就业形势压力大、就业率不高等因素,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怕毕业的情绪,甚至产生了学习无用、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等错误思想,从而导致缺少职业规划、职业目标不明确、专业能力不够,最终影响就业。
  3.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的就业激励制度过于重视就业成绩的激励,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就业能力的提高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最终就业结果比较关注,而对学生如何提高能力,如何实现就业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积极参与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的激励措施比较缺乏。
  4.对群体的激励不够重视
  目前的激励对象主要以个体为主,缺少针对社团、班级、宿舍等团体的激励措施。事实上,一方面,群体的舆论、评价、责任、荣誉感等压力会促使个体产生从众行为;另一方面,个体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受到群体的约束,从而促使整个群体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最终提高就业质量。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激励机制的构建要点
  
  一方面,激发毕业生谋求好工作的需求动机,同时还需要从目标激励、心理激励、政策激励等方面引导毕业生将动机转化为合理的行为表现。
  1.倡导引导型激励制度,激发学生自我成才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积极性,学校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专题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努力创造学生自我激励的良好氛围。学校在新生入学之初就通过校友报告会、工作岗位参观等形式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目标。同时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创造一种自由、乐观、向上又不失严肃性的环境,使每个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到这种环境中,自觉自治,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勇于进取。针对遭遇到就业失败的学生,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就业态度,让他们正确认识和分析自身行为失败的原因,以达到不断提高的目的,同时,尽量帮助他们找出行为失败的不稳定因素,以增强学生行为改造成功的信心,提升就业命中率。此外,广泛开展成功就业典型人物宣传的激励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
  2.引导目标激励,激发学生就业动力
  弗隆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3]。一方面,加强学生在正确价值取向指导下,强化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同时,充分利用期望因素引导大学生大胆走出校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通过职业倾向测评和专业的就业咨询等手段,帮助学生在一入学就对自身有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专长、劣势与不足,帮助学生寻求实现个性与职业之间的最佳匹配。还可以通过就业形势报告会、参加招聘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清醒认识,对自己有准确的评价和判断,根据自身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来确立择业目标。
  3.加强群体激励,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学校的社团、班级、宿舍等都是影响和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好环境,一方面充分运用集体心理来鼓励先进,监督和激励后进,发挥群体内部在就业过程中的相互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群体中展开竞争,自觉地把群体内外成员间的相互竞争转化为积极激励要素,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基础上的竞争。还可以尝试在班级、社团、宿舍间进行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制度、优先就业奖励制度、签订协议奖学金制度、就业与优秀毕业生评定挂钩等。这种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多种形式的就业竞赛活动,能激励毕业生的进取精神和就业热情。
  4.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激励的针对性
  目前高校在就业过程中考虑共性的多,考虑个性的少。而大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要实现良好的激励效果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激励。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成长经历、性格类型、职业倾向等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寻求有效的激励途径,从而达到理想激励效果。
  5.重视就业困难学生的激励工作
  当前就业困难学生往往是经济与能力上双重的困难,这批学生是就业工作中的难点。对他们的就业激励效果如何对其它的同学示范作用明显,通过激励让就业困难学生成功就业对于其它大多数同学都会有极大的心理鼓舞作用。高校应高度重视就业困难学生的激励作用,他们在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面对的压力比一般同学都要大,学校可以通过面谈、考察等形式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通过就业援助金、奖学金等形式激励他们加强就业实践能力。
  大学生就业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灵活运用激励措施,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良好的客观激励环境,并使这些外部激励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激励因素,促使每个人循着正确的人生方向与就业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贵生,温义媛.浅析激励理论在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6(26)
  [2]余国宇.地方师范院校建立就业激励机制必要性浅析—以黄冈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3]左政军.组织行为学中“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9).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SCG293。
  
  作者简介:汤宇烽(1973—),男,浙江杭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
 

(责任编辑:admin)
要这答案加QQ:800020900 或加微信:apzy123 获取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