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分忧网

主页 > 奥鹏作业答案

18春兰大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作业B

选题
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
A: 肾小球滤过率
B: 肾清除率
C: 速率常数
D: 肝提取率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描述一级吸收速率的微分方程是( )。
A: B: C: D:

单选题
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单选题

A: 14.3 ml/min
B: 8.58 ml/min
C: 5.72 ml/min
D: 12.44 ml/min


单选题
某药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 50%
B: 75%
C: 88%
D: 94%


单选题
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
B: 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
C: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间脑内转运
D: 带负电荷的载药微粒相对带正电荷的微粒更易透过血脑屏障


单选题
肾小管主动排泌的机制不包括( )。
A: 有机阳离子排泌机制
B: 有机阴离子排泌机制
C: p-gp排出机制
D: 被动扩散


单选题
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 )。
A: 乙醚
B: 青霉素
C: 磺胺嘧啶
D: 二甲双胍


单选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
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
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单选题
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
A: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B: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C: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单选题
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排泄过程中的 ( )。
A: 肾小球过滤
B: 胆汁排泄
C: 重吸收
D: 肾小管分泌


单选题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
A: 隔室模型
B: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C: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D: 统计矩模型


单选题
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
B: 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
C: 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
D: 清除率的表达式足Cl= (-dX/dt) /C


单选题
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 )模型药物。
A: 单室
B: 二室
C: 三室
D: 零室


单选题
静脉注射某单室模型药物80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l0mg/ml, 4 h后血药浓度降为7.5mg/ml。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 )。
A: 4.8h
B: 9.6h
C: 19.2h
D: 2.4h


多选题
某药物在体内符合单室模型,在治疗剂量下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 h,则陈述正确的是( )。
A: 该药物消除速率常数为0.173/h
B: i.v.给药,16h后87.5%的药物被消除
C: 给药0.5g消除0.375g所需的时间是给药1.0g消除0.5g所需时间的两倍
D: 完整收集12h的尿样,可较好地估算经尿排泄的原形药物的总量


多选题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 ( )部位中。
A:
B:
C:
D: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药物转运是指( )。
A: 吸收
B: 排泄
C: 分布
D: 代谢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判断
亏量法处埋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判断
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有关。


判断
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判断
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大小有关,粒子越小在肺泡的沉积量越大。


单选题
在用于判断体外酶代谢、细胞或膜转运与体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解析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时,应该使用下述哪个药动学参数( )。
A: Km
B: Vm
C: Km/Vm
D: Km×Vm


单选题
造成血药浓度双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肝肠循环
B: 不同部位释药
C: 不同部位吸收
D: 首过效应


单选题
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 )途径排泄。
A: 乳汁
B: 唾液
C: 汗腺
D: 胆汁


单选题
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 )。
A: 乙醚
B: 青霉素
C: 磺胺嘧啶
D: 二甲双胍


单选题
肾小管主动排泌的机制不包括( )。
A: 有机阳离子排泌机制
B: 有机阴离子排泌机制
C: p-gp排出机制
D: 被动扩散


单选题
统计矩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 的药物动力学。
A: 一级动力学
B: 非线性动力学
C: 线性动力学
D: 零级动力学


单选题
药物的转运机制是影响 ( )的最重要因素。
A: 胆汁排泄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球过滤
D: 尿液酸碱性


单选题
某药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 50%
B: 75%
C: 88%
D: 94%


单选题

A: 14.3 ml/min
B: 8.58 ml/min
C: 5.72 ml/min
D: 12.44 ml/min


单选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
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
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单选题
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
A: 肾小球滤过率
B: 肾清除率
C: 速率常数
D: 肝提取率


单选题
给体重为60kg 的患者应用某抗生素,已知该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3.7 h,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为3mg/L,表观分布容积为1.8L/kg,每8 h静脉注射给药1次,则负荷剂量为( )。
A: 1125.02mg
B: 1149.02mg
C: 240mg
D: 169.7mg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排泄过程中的 ( )。
A: 肾小球过滤
B: 胆汁排泄
C: 重吸收
D: 肾小管分泌


单选题
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0.8h,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 )。
A: 66.96%
B: 13.12%
C: 45.52%
D: 33.48%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 ( )部位中。
A:
B:
C:
D:


多选题
药物代谢I相反应不包括( )。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乙酰化反应
D: 葡萄糖酸化反应


多选题
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是指( )。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判断
多剂量给药体内蓄积程度与药物消除速率常数和给药间隔有关,与给药剂量无关。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判断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达到稳态时经历一个给药间隔瞬间的血药浓度。


判断
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有关。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单选题
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
A: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B: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C: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单选题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 /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某药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 50%
B: 75%
C: 88%
D: 94%


单选题
在用于判断体外酶代谢、细胞或膜转运与体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解析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时,应该使用下述哪个药动学参数( )。
A: Km
B: Vm
C: Km/Vm
D: Km×Vm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描述一级吸收速率的微分方程是( )。
A: B: C: D:

单选题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单选题
药动学参数AUC是指( )。
A: 达到峰浓度的时间
B: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C: 平均药物浓度
D: 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单选题
某一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齐>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单选题
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4h,V为60L,给该患者静脉10mg 药物,试求0.5h后血药浓度是( )。
A: 0.153μg/ml
B: 0.075μg/ml
C: 3.06μg/ml
D: 0.0375μg/ml


单选题
已知某符合单室模型特证药物的ka为0.7h-1,k为0.08h-1,若每次口服给药0.25g,每日三次,则负荷剂量为( )。
A: 0.85g
B: 0.53g
C: 1.7g
D: 1.06g


单选题
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制成可溶性盐类
B: 制成无定型药物
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 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单选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
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
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单选题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
A: 隔室模型
B: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C: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D: 统计矩模型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多选题
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是指( )。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种族差异
B: 性别差异
C: 年龄差异
D: 遗传因素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
B: 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内法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
C: 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
D: 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判断
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判断
亏量法处埋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判断
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有关。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单选题
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制成可溶性盐类
B: 制成无定型药物
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 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 )模型药物。
A: 单室
B: 二室
C: 三室
D: 零室


单选题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齐>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单选题
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溶出参数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
B: Ritger-Peppas 方程中释放参数n 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
C: 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D: 单指数模型中K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


单选题
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4h,V为60L,给该患者静脉10mg 药物,试求0.5h后血药浓度是( )。
A: 0.153μg/ml
B: 0.075μg/ml
C: 3.06μg/ml
D: 0.0375μg/ml


单选题
药物的转运机制是影响 ( )的最重要因素。
A: 胆汁排泄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球过滤
D: 尿液酸碱性


单选题
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0.8h,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 )。
A: 66.96%
B: 13.12%
C: 45.52%
D: 33.48%


单选题
某一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
B: 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
C: 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
D: 清除率的表达式足Cl= (-dX/dt) /C


单选题
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 )。
A: 乙醚
B: 青霉素
C: 磺胺嘧啶
D: 二甲双胍


单选题
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
A: 肾小球滤过率
B: 肾清除率
C: 速率常数
D: 肝提取率


单选题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单选题
造成血药浓度双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肝肠循环
B: 不同部位释药
C: 不同部位吸收
D: 首过效应


单选题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
A: 隔室模型
B: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C: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D: 统计矩模型


多选题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种族差异
B: 性别差异
C: 年龄差异
D: 遗传因素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体内药量随给药吹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
B: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
C: 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
D: 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多选题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 ( )部位中。
A:
B:
C:
D: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判断
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可避开肝首过效应。


判断
多剂量给药体内蓄积程度与药物消除速率常数和给药间隔有关,与给药剂量无关。


判断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达到稳态时经历一个给药间隔瞬间的血药浓度。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判断
亏量法处埋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单选题
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制成可溶性盐类
B: 制成无定型药物
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 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 )模型药物。
A: 单室
B: 二室
C: 三室
D: 零室


单选题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齐>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单选题
下列有关溶出度参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溶出参数表示药物从制剂中累积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
B: Ritger-Peppas 方程中释放参数n 与制剂骨架等形状有关
C: Higuchi方程描述的是累积溶出药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D: 单指数模型中K越小表明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越快


单选题
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4h,V为60L,给该患者静脉10mg 药物,试求0.5h后血药浓度是( )。
A: 0.153μg/ml
B: 0.075μg/ml
C: 3.06μg/ml
D: 0.0375μg/ml


单选题
药物的转运机制是影响 ( )的最重要因素。
A: 胆汁排泄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球过滤
D: 尿液酸碱性


单选题
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0.8h,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 )。
A: 66.96%
B: 13.12%
C: 45.52%
D: 33.48%


单选题
某一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
B: 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
C: 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
D: 清除率的表达式足Cl= (-dX/dt) /C


单选题
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 )。
A: 乙醚
B: 青霉素
C: 磺胺嘧啶
D: 二甲双胍


单选题
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
A: 肾小球滤过率
B: 肾清除率
C: 速率常数
D: 肝提取率


单选题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单选题
造成血药浓度双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肝肠循环
B: 不同部位释药
C: 不同部位吸收
D: 首过效应


单选题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
A: 隔室模型
B: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C: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D: 统计矩模型


多选题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种族差异
B: 性别差异
C: 年龄差异
D: 遗传因素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体内药量随给药吹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
B: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
C: 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
D: 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多选题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 ( )部位中。
A:
B:
C:
D: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判断
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可避开肝首过效应。


判断
多剂量给药体内蓄积程度与药物消除速率常数和给药间隔有关,与给药剂量无关。


判断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达到稳态时经历一个给药间隔瞬间的血药浓度。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判断
亏量法处埋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单选题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单选题
抗心律失常药丙吡胺在治疗剂量时会出现明显的可饱和血浆蛋白结合过程。当剂量增加时,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
A: Cmax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Cmax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Cmax/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Cmax/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肾小管主动排泌的机制不包括( )。
A: 有机阳离子排泌机制
B: 有机阴离子排泌机制
C: p-gp排出机制
D: 被动扩散


单选题
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
A: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B: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C: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单选题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
A:
B: 小肠
C: 大肠
D: 直肠


单选题
以下关于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药物的脂溶性越高,向脑内转运越慢
B: 药物的脂溶性越低,向脑内转运越慢
C: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越高,越易间脑内转运
D: 带负电荷的载药微粒相对带正电荷的微粒更易透过血脑屏障


单选题
药物的转运机制是影响 ( )的最重要因素。
A: 胆汁排泄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球过滤
D: 尿液酸碱性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描述一级吸收速率的微分方程是( )。
A: B: C: D:

单选题
关于清除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除率没有明确的生理学意义
B: 清除率是指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位在单位时间内清除掉相当于多少体积的血液中的药物
C: 清除率包括了速度与容积两种要素,在研究生理模型时是不可缺少的参数
D: 清除率的表达式足Cl= (-dX/dt) /C


单选题
药物在体内以原形不可逆消失的过程,该过程是( )。
A: 吸收
B: 分布
C: 转运
D: 排泄


单选题
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0.8h,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 )。
A: 66.96%
B: 13.12%
C: 45.52%
D: 33.48%


单选题
在单室模型中,多剂量静脉注射给药,给药间隔为t,给药剂量为X0。则t=2t1/2时的(Xss)max为( )。
A: 1.33 X0
B: 2. 66X0
C: 2.0 X0
D: 5.32 X0


单选题
药物在体内转运时,在体内瞬间达到平衡,且消除过程呈线性消除,则该药物属( )模型药物。
A: 单室
B: 二室
C: 三室
D: 零室


单选题
已知某符合单室模型特证药物的ka为0.7h-1,k为0.08h-1,若每次口服给药0.25g,每日三次,则负荷剂量为( )。
A: 0.85g
B: 0.53g
C: 1.7g
D: 1.06g


单选题

A: 14.3 ml/min
B: 8.58 ml/min
C: 5.72 ml/min
D: 12.44 ml/min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多选题
药物代谢I相反应不包括( )。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乙酰化反应
D: 葡萄糖酸化反应


多选题
药物转运是指( )。
A: 吸收
B: 排泄
C: 分布
D: 代谢


多选题
某药物在体内符合单室模型,在治疗剂量下该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 h,则陈述正确的是( )。
A: 该药物消除速率常数为0.173/h
B: i.v.给药,16h后87.5%的药物被消除
C: 给药0.5g消除0.375g所需的时间是给药1.0g消除0.5g所需时间的两倍
D: 完整收集12h的尿样,可较好地估算经尿排泄的原形药物的总量


多选题
以下有关多剂量给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体内药量随给药吹数的增加,累积持续发生
B: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取决于给药频率
C: 静脉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静脉注射维持剂量
D: 口服给药达到稳态时,一个给药间隔失去的药量等于口服维持剂量


判断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达到稳态时经历一个给药间隔瞬间的血药浓度。


判断
药物粒子在肺部的沉积与粒子大小有关,粒子越小在肺泡的沉积量越大。


判断
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判断
药物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速度和药物与组织器官的亲和力。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单选题
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
A: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B: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C: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单选题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 /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某药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 50%
B: 75%
C: 88%
D: 94%


单选题
在用于判断体外酶代谢、细胞或膜转运与体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解析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时,应该使用下述哪个药动学参数( )。
A: Km
B: Vm
C: Km/Vm
D: Km×Vm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描述一级吸收速率的微分方程是( )。
A: B: C: D:

单选题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单选题
药动学参数AUC是指( )。
A: 达到峰浓度的时间
B: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C: 平均药物浓度
D: 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单选题
某一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齐>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单选题
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4h,V为60L,给该患者静脉10mg 药物,试求0.5h后血药浓度是( )。
A: 0.153μg/ml
B: 0.075μg/ml
C: 3.06μg/ml
D: 0.0375μg/ml


单选题
已知某符合单室模型特证药物的ka为0.7h-1,k为0.08h-1,若每次口服给药0.25g,每日三次,则负荷剂量为( )。
A: 0.85g
B: 0.53g
C: 1.7g
D: 1.06g


单选题
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制成可溶性盐类
B: 制成无定型药物
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 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单选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
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
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单选题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
A: 隔室模型
B: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C: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D: 统计矩模型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多选题
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是指( )。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种族差异
B: 性别差异
C: 年龄差异
D: 遗传因素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
B: 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内法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
C: 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
D: 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判断
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判断
亏量法处埋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判断
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有关。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单选题
在用于判断体外酶代谢、细胞或膜转运与体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解析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时,应该使用下述哪个药动学参数( )。
A: Km
B: Vm
C: Km/Vm
D: Km×Vm


单选题
造成血药浓度双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肝肠循环
B: 不同部位释药
C: 不同部位吸收
D: 首过效应


单选题
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 )途径排泄。
A: 乳汁
B: 唾液
C: 汗腺
D: 胆汁


单选题
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 )。
A: 乙醚
B: 青霉素
C: 磺胺嘧啶
D: 二甲双胍


单选题
肾小管主动排泌的机制不包括( )。
A: 有机阳离子排泌机制
B: 有机阴离子排泌机制
C: p-gp排出机制
D: 被动扩散


单选题
统计矩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 的药物动力学。
A: 一级动力学
B: 非线性动力学
C: 线性动力学
D: 零级动力学


单选题
药物的转运机制是影响 ( )的最重要因素。
A: 胆汁排泄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球过滤
D: 尿液酸碱性


单选题
某药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 50%
B: 75%
C: 88%
D: 94%


单选题

A: 14.3 ml/min
B: 8.58 ml/min
C: 5.72 ml/min
D: 12.44 ml/min


单选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
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
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单选题
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
A: 肾小球滤过率
B: 肾清除率
C: 速率常数
D: 肝提取率


单选题
给体重为60kg 的患者应用某抗生素,已知该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3.7 h,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为3mg/L,表观分布容积为1.8L/kg,每8 h静脉注射给药1次,则负荷剂量为( )。
A: 1125.02mg
B: 1149.02mg
C: 240mg
D: 169.7mg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排泄过程中的 ( )。
A: 肾小球过滤
B: 胆汁排泄
C: 重吸收
D: 肾小管分泌


单选题
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0.8h,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 )。
A: 66.96%
B: 13.12%
C: 45.52%
D: 33.48%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 ( )部位中。
A:
B:
C:
D:


多选题
药物代谢I相反应不包括( )。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乙酰化反应
D: 葡萄糖酸化反应


多选题
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是指( )。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判断
多剂量给药体内蓄积程度与药物消除速率常数和给药间隔有关,与给药剂量无关。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判断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达到稳态时经历一个给药间隔瞬间的血药浓度。


判断
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有关。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单选题
在用于判断体外酶代谢、细胞或膜转运与体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解析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时,应该使用下述哪个药动学参数( )。
A: Km
B: Vm
C: Km/Vm
D: Km×Vm


单选题
造成血药浓度双峰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 肝肠循环
B: 不同部位释药
C: 不同部位吸收
D: 首过效应


单选题
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 )途径排泄。
A: 乳汁
B: 唾液
C: 汗腺
D: 胆汁


单选题
下列药物中哪一种最有可能从肺排泄( )。
A: 乙醚
B: 青霉素
C: 磺胺嘧啶
D: 二甲双胍


单选题
肾小管主动排泌的机制不包括( )。
A: 有机阳离子排泌机制
B: 有机阴离子排泌机制
C: p-gp排出机制
D: 被动扩散


单选题
统计矩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体内过程符合( 的药物动力学。
A: 一级动力学
B: 非线性动力学
C: 线性动力学
D: 零级动力学


单选题
药物的转运机制是影响 ( )的最重要因素。
A: 胆汁排泄
B: 肾小管分泌
C: 肾小球过滤
D: 尿液酸碱性


单选题
某药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 50%
B: 75%
C: 88%
D: 94%


单选题

A: 14.3 ml/min
B: 8.58 ml/min
C: 5.72 ml/min
D: 12.44 ml/min


单选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
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
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单选题
反映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参数是( )。
A: 肾小球滤过率
B: 肾清除率
C: 速率常数
D: 肝提取率


单选题
给体重为60kg 的患者应用某抗生素,已知该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3.7 h,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为3mg/L,表观分布容积为1.8L/kg,每8 h静脉注射给药1次,则负荷剂量为( )。
A: 1125.02mg
B: 1149.02mg
C: 240mg
D: 169.7mg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分子量增加可能会促进下列排泄过程中的 ( )。
A: 肾小球过滤
B: 胆汁排泄
C: 重吸收
D: 肾小管分泌


单选题
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为40.8h,则该药物每天消除体内剩余药量的( )。
A: 66.96%
B: 13.12%
C: 45.52%
D: 33.48%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药物代谢酶存在于 ( )部位中。
A:
B:
C:
D:


多选题
药物代谢I相反应不包括( )。
A: 氧化反应
B: 还原反应
C: 乙酰化反应
D: 葡萄糖酸化反应


多选题
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是指( )。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判断
多剂量给药体内蓄积程度与药物消除速率常数和给药间隔有关,与给药剂量无关。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判断
多剂量血管外给药最低稳态血药浓度为达到稳态时经历一个给药间隔瞬间的血药浓度。


判断
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有关。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单选题
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
A: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B: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C: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单选题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 /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某药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 50%
B: 75%
C: 88%
D: 94%


单选题
在用于判断体外酶代谢、细胞或膜转运与体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解析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时,应该使用下述哪个药动学参数( )。
A: Km
B: Vm
C: Km/Vm
D: Km×Vm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描述一级吸收速率的微分方程是( )。
A: B: C: D:

单选题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单选题
药动学参数AUC是指( )。
A: 达到峰浓度的时间
B: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C: 平均药物浓度
D: 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单选题
某一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齐>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单选题
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4h,V为60L,给该患者静脉10mg 药物,试求0.5h后血药浓度是( )。
A: 0.153μg/ml
B: 0.075μg/ml
C: 3.06μg/ml
D: 0.0375μg/ml


单选题
已知某符合单室模型特证药物的ka为0.7h-1,k为0.08h-1,若每次口服给药0.25g,每日三次,则负荷剂量为( )。
A: 0.85g
B: 0.53g
C: 1.7g
D: 1.06g


单选题
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制成可溶性盐类
B: 制成无定型药物
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 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单选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
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
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单选题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
A: 隔室模型
B: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C: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D: 统计矩模型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多选题
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是指( )。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种族差异
B: 性别差异
C: 年龄差异
D: 遗传因素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
B: 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内法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
C: 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
D: 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判断
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判断
亏量法处埋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判断
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有关。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单选题
某药物口服后肝脏首过作用大,改为肌内注射后( )。
A: t1/2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
B: t1/2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
C: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
D: t1/2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单选题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 /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隔室模型判断的方法有不包括、( )。
A: 拟合度法
B: 作图法
C: 残差平方和法
D: t 检验法


单选题
某药静脉滴注经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 )。
A: 50%
B: 75%
C: 88%
D: 94%


单选题
在用于判断体外酶代谢、细胞或膜转运与体内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解析介导药物转运的蛋白时,应该使用下述哪个药动学参数( )。
A: Km
B: Vm
C: Km/Vm
D: Km×Vm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描述一级吸收速率的微分方程是( )。
A: B: C: D:

单选题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


单选题
药动学参数AUC是指( )。
A: 达到峰浓度的时间
B: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C: 平均药物浓度
D: 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开始出现药物的时间


单选题
某一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小肠吸收型载体寡肽转运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增加时,下列对其药动学参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的大致顺序为( )。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齐>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单选题
已知某单室模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生物半衰期为4h,V为60L,给该患者静脉10mg 药物,试求0.5h后血药浓度是( )。
A: 0.153μg/ml
B: 0.075μg/ml
C: 3.06μg/ml
D: 0.0375μg/ml


单选题
已知某符合单室模型特证药物的ka为0.7h-1,k为0.08h-1,若每次口服给药0.25g,每日三次,则负荷剂量为( )。
A: 0.85g
B: 0.53g
C: 1.7g
D: 1.06g


单选题
对低溶解度、高通透性的药物,提高其吸收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制成可溶性盐类
B: 制成无定型药物
C: 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
D: 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单选题
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 )。
A: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B: 无竞争性
C: 无饱和性
D: 结合率取决于血液pH


单选题
最常用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 )。
A: 隔室模型
B: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
C: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
D: 统计矩模型


多选题
下列一般不利于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 不流动水层
B: p-gp药泵作
C: 胃排空速率增加
D: 加适量表面活性剂


多选题
药物及其制剂的体内过程是指( )。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多选题
静脉滴注的稳态血药浓度与( )有关。
A: 滴注速度
B: 滴注剂量与滴注时间的比值
C: 生物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多选题
下列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种族差异
B: 性别差异
C: 年龄差异
D: 遗传因素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光学异构体对药物代谢无影响
B: 体外法可完全替代体内法进行药物代谢的研究
C: 黄酮体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口服无效
D: 硝酸甘油具有很强的肝首过效应,因此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可提高生物利用度


判断
药物经直肠给药可以完全避开肝首过效应。


判断
亏量法处埋尿排泄数据时对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较敏感。


判断
达峰时间只与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有关。


判断
多剂量函数的计算公式中因变量r为给药次数n的函数( )。


判断
蛋白质大分子药物可依赖淋巴系统转运,可使药物不通过肝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要这答案加QQ:800020900 或加微信:apzy123 获取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