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作业答案 - 分忧网!奥鹏作业,奥鹏在线作业,奥鹏作业答案及毕业论文分忧

奥鹏作业答案,离线作业,奥鹏作业分忧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奥鹏作业答案 >

18春兰大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作业C

时间:2018-06-16 16:2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关于理化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关于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B: 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 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
D: 酸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血液中药物变化速率的微分方程是( )。
A: B: C: D: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为7 h,临床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μg/m1,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不小于15μg/m1,该药口服后达峰浓度的时间为3h。若每次口服025g 的片剂,则合适的给药间隔为( )。
A: 21h
B: 6h
C: 9h
D: 18h


单选题
一种符合单室模型的抗心律不齐药物,期望的血药浓度为5mg/L,表观分布容积为0.173L/kg,消除半衰期为2.0h。若一位成年男性患者(56岁,体重75kg) 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测得其血药浓度为2mg/L。调整静脉滴注速度为( )时,可使血药浓度达到期望的5mg/L
A: 112. 5mg/h
B: 28.13mg/h
C: 56.25mg/h
D: 64.06mg/h


单选题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菊粉
D: 乙醇


单选题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
A:
B:
C:
D:


单选题

A: 0.063μg/m1
B: 0.126μg/m1
C: 0.032μg/m1
D: 0.017μg/m1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肠肝循环发生在( )排泄中。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 乳汁排泄
D: 肺部排泄


单选题
静脉注射的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 )所需要的时间。
A: 50%
B: 25%
C: 63.2%
D: 68%


单选题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主要是( )。
A: 摩尔数
B: 电荷
C: 药物转运子
D: 有效滤过压


单选题

A: 250mg/6h
B: 500mg/6h
C: 250mg/h
D: 500mg/h


单选题
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增效的原因是( )。
A: 竞争结合分泌载体
B: 发生化学反应
C: 促进吸收
D: 抑制代谢


单选题
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 增加0.5 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 倍
D: 增加3 倍


多选题
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 )。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多选题
药物消除是指( )。
A: 吸收
B: 排泄
C: 分布
D: 代谢


多选题
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 )。
A: 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
B: 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
C: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D: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多选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
A: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 t作图
B: 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 t作图
C: 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ΔXu/Δt)- tc作图
D: 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Xu )- t作图


多选题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 )。
A: 葡萄糖醛酸
B: 乙酰辅酶A
C: s-腺苷甲硫氨酸
D: 硫酸


判断
当药物有相当多的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


判断
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判断
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


判断
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物的清除率大,则说明药物清除快。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单选题
己知氨卡青霉素胶囊剂的F 为0.5,吸收半衰期为0.25 h,消除半衰期为1.2h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0L, 若每隔6 h口服给药500mg,则从开始给药治疗38 h的血药浓度( )。
A: 32.75μg/ml
B: 5.11μg/ml
C: 10.15μg/ml
D: 20.3μg/ml


单选题

A: 0.063μg/m1
B: 0.126μg/m1
C: 0.032μg/m1
D: 0.017μg/m1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己知头孢噻肟的消除半衰期为1.5h,表观分布容积为0.17L/g,给某患者(体重75kg)连续3 日,每天静脉注射3次该药lg,所得的血药峰浓度为( )。
A: 80.4mg/l
B: 40.2mg/l
C: 20.1mg/l
D: 25.8mg/l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
A:
B:
C:
D: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周边室药物变化速率的微分式是( )。
A: dXp/dt
B: dXc/dt
C: dXa/dt
D: dXu/dt


单选题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菊粉
D: 乙醇


单选题

A: 11.5h
B: 26.2h
C: 21.6h
D: 48.5h


单选题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
A: 胆汁
B: 汗腺
C: 泪腺
D: 呼吸系统


单选题
静脉注射的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 )所需要的时间。
A: 50%
B: 25%
C: 63.2%
D: 68%


单选题
胆汁排泄的特点不包括( )。
A: 极性较大分子
B: 分子量大于300的药物
C: 主动转运为主
D: 被动转运为主的药物


单选题
一种符合单室模型的抗心律不齐药物,期望的血药浓度为5mg/L,表观分布容积为0.173L/kg,消除半衰期为2.0h。若一位成年男性患者(56岁,体重75kg) 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测得其血药浓度为2mg/L。调整静脉滴注速度为( )时,可使血药浓度达到期望的5mg/L
A: 112. 5mg/h
B: 28.13mg/h
C: 56.25mg/h
D: 64.06mg/h


单选题
吸入麻醉剂和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
A: 脂溶性强
B: 沸点较低
C: 水溶性强
D: 相对密度大


单选题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
A: 部位特异性
B: 需载体参与
C: 不需要消耗能量
D: 逆浓度梯度转运


多选题
药物消除是指( )。
A: 吸收
B: 排泄
C: 分布
D: 代谢


多选题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 )。
A: 葡萄糖醛酸
B: 乙酰辅酶A
C: s-腺苷甲硫氨酸
D: 硫酸


多选题
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
A: 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 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最有关
D: 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B: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
C: 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
D: 盐酸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药物入脑量


多选题
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 )。
A: 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
B: 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
C: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D: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判断
静脉注射两种单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


判断
当药物有相当多的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


判断



单选题
与尿药排泄速率法相比,亏量法的主要特点是( )。
A: 求得k值较尿排泄速率法准确
B: 求得k值较尿排泄速率法误差大
C: 采集尿液时间短
D: 可丢失任何一份尿样数据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浓度为l0-20mg/L,t1/2=10h,V=0.5L/kg。某患者体重60kg,先静脉注射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10mg/L,再静脉滴注2 h,使血药浓度升至20mg/L,则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和静脉滴注速度分别为( )。
A: 300mg, 181.4mg/h
B: 300mg, 362.8mg/h
C: 150mg, 181.4mg/h
D: 120mg, 181.4mg/h


单选题
吸入麻醉剂和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
A: 脂溶性强
B: 沸点较低
C: 水溶性强
D: 相对密度大


单选题
一种符合单室模型的抗心律不齐药物,期望的血药浓度为5mg/L,表观分布容积为0.173L/kg,消除半衰期为2.0h。若一位成年男性患者(56岁,体重75kg) 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不佳,测得其血药浓度为2mg/L。调整静脉滴注速度为( )时,可使血药浓度达到期望的5mg/L
A: 112. 5mg/h
B: 28.13mg/h
C: 56.25mg/h
D: 64.06mg/h


单选题
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己知t1/2=1.9h,V=100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4mg/ml,应k0 值为( )。
A: 165.2mg/h
B: 145.9mg/h
C: 291.8mg/h
D: 45.5mg/h


单选题
某药静脉注射经3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
A: 1/2
B: 1/4
C: 1/8
D: 1/16


单选题
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周边室药物变化速率的微分式是( )。
A: dXp/dt
B: dXc/dt
C: dXa/dt
D: dXu/dt


单选题
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增效的原因是( )。
A: 竞争结合分泌载体
B: 发生化学反应
C: 促进吸收
D: 抑制代谢


单选题
己知氨卡青霉素胶囊剂的F 为0.5,吸收半衰期为0.25 h,消除半衰期为1.2h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0L, 若每隔6 h口服给药500mg,则从开始给药治疗38 h的血药浓度( )。
A: 32.75μg/ml
B: 5.11μg/ml
C: 10.15μg/ml
D: 20.3μg/ml


单选题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和溶液剂等具体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只依赖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首要内容


单选题
关于理化性质对于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药物的溶出快一般有利于吸收
B: 具有均质多晶型的药物,一般其亚稳定型有利于吸收
C: 药物具有一定脂溶性,但不可过大,有利于吸收
D: 酸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一定有利于吸收


单选题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
A: 能透过血管壁
B: 能由肾小球滤过
C: 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头孢氨苄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1.0h,表观分布容积为0.26L/kg,口服生物利用度为0.9。⑴若每6 h给药一次,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4.5mg/L,则给药剂量为( )。
A: 2.7mg/kg
B: 5.4mg/kg
C: 10.8mg/kg
D: 1.8mg/kg


单选题
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 )。
A: 给药剂量
B: 尿药浓度
C: 血药浓度
D: 唾液中药物浓度


多选题
药物消除是指( )。
A: 吸收
B: 排泄
C: 分布
D: 代谢


多选题
药物花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 )有关。
A: 半衰期
B: 给药次数
C: 生物利用度
D: 负荷剂量


多选题
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 )。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多选题
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
A: 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 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最有关
D: 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多选题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的混杂参数有( ) 。
A: A
B: B
C: α
D: β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静脉注射两种单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


判断
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


判断



判断
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单选题
己知氨卡青霉素胶囊剂的F 为0.5,吸收半衰期为0.25 h,消除半衰期为1.2h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0L, 若每隔6 h口服给药500mg,则从开始给药治疗38 h的血药浓度( )。
A: 32.75μg/ml
B: 5.11μg/ml
C: 10.15μg/ml
D: 20.3μg/ml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某药物0 至0.5 h内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 h血浆中药物浓度为l0mg/ml,肾清除率Clr为( )。
A: 120ml/min
B: 500ml/min
C: 250ml/min
D: 125ml/min


单选题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菊粉
D: 乙醇


单选题

A: 2.90μg/ml
B: 3.12μg/ml
C: 6.24μg/ml
D: 2.24μg/ml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
A: 逆浓度梯度转运
B: 无结构特异性
C: 消耗能量
D: 需载体参与


单选题
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 )。
A: 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
B: 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申的浓度均相等
C: 在单室懊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D: 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为7 h,临床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μg/m1,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不小于15μg/m1,该药口服后达峰浓度的时间为3h。若每次口服025g 的片剂,则合适的给药间隔为( )。
A: 21h
B: 6h
C: 9h
D: 18h


单选题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
A: 能透过血管壁
B: 能由肾小球滤过
C: 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单选题
肠肝循环发生在( )排泄中。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 乳汁排泄
D: 肺部排泄


单选题

A: 0.063μg/m1
B: 0.126μg/m1
C: 0.032μg/m1
D: 0.017μg/m1


单选题
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己知t1/2=1.9h,V=100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4mg/ml,应k0 值为( )。
A: 165.2mg/h
B: 145.9mg/h
C: 291.8mg/h
D: 45.5mg/h


单选题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主要是( )。
A: 摩尔数
B: 电荷
C: 药物转运子
D: 有效滤过压


单选题
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 增加0.5 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 倍
D: 增加3 倍


多选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
A: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 t作图
B: 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 t作图
C: 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ΔXu/Δt)- tc作图
D: 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Xu )- t作图


多选题
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 )。
A: 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
B: 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
C: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D: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B: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
C: 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
D: 盐酸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药物入脑量


多选题
药物花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 )有关。
A: 半衰期
B: 给药次数
C: 生物利用度
D: 负荷剂量


多选题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 )。
A: 葡萄糖醛酸
B: 乙酰辅酶A
C: s-腺苷甲硫氨酸
D: 硫酸


判断
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物的清除率大,则说明药物清除快。


判断
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药物在胃肠道中崩解和吸收快,则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


判断
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


单选题
己知氨卡青霉素胶囊剂的F 为0.5,吸收半衰期为0.25 h,消除半衰期为1.2h时,表观分布容积为10L, 若每隔6 h口服给药500mg,则从开始给药治疗38 h的血药浓度( )。
A: 32.75μg/ml
B: 5.11μg/ml
C: 10.15μg/ml
D: 20.3μg/ml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某药物0 至0.5 h内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 h血浆中药物浓度为l0mg/ml,肾清除率Clr为( )。
A: 120ml/min
B: 500ml/min
C: 250ml/min
D: 125ml/min


单选题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菊粉
D: 乙醇


单选题

A: 2.90μg/ml
B: 3.12μg/ml
C: 6.24μg/ml
D: 2.24μg/ml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以下哪项不是主动转运的特点( )。
A: 逆浓度梯度转运
B: 无结构特异性
C: 消耗能量
D: 需载体参与


单选题
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 )。
A: 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
B: 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申的浓度均相等
C: 在单室懊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D: 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为7 h,临床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μg/m1,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不小于15μg/m1,该药口服后达峰浓度的时间为3h。若每次口服025g 的片剂,则合适的给药间隔为( )。
A: 21h
B: 6h
C: 9h
D: 18h


单选题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
A: 能透过血管壁
B: 能由肾小球滤过
C: 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单选题
肠肝循环发生在( )排泄中。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 乳汁排泄
D: 肺部排泄


单选题

A: 0.063μg/m1
B: 0.126μg/m1
C: 0.032μg/m1
D: 0.017μg/m1


单选题
对某患者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己知t1/2=1.9h,V=100L,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4mg/ml,应k0 值为( )。
A: 165.2mg/h
B: 145.9mg/h
C: 291.8mg/h
D: 45.5mg/h


单选题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主要是( )。
A: 摩尔数
B: 电荷
C: 药物转运子
D: 有效滤过压


单选题
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 增加0.5 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 倍
D: 增加3 倍


多选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
A: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 t作图
B: 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 t作图
C: 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ΔXu/Δt)- tc作图
D: 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Xu )- t作图


多选题
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 )。
A: 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
B: 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
C: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D: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B: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
C: 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
D: 盐酸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药物入脑量


多选题
药物花体内达到稳态水平某一百分比所需的时间与( )有关。
A: 半衰期
B: 给药次数
C: 生物利用度
D: 负荷剂量


多选题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 )。
A: 葡萄糖醛酸
B: 乙酰辅酶A
C: s-腺苷甲硫氨酸
D: 硫酸


判断
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物的清除率大,则说明药物清除快。


判断
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药物在胃肠道中崩解和吸收快,则达峰时间短,峰浓度高。


判断
跨角膜吸收的药物必须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


单选题
弱碱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 )。
A: 随pH 增加而增加
B: 随pH减少而不变
C: 与pH无关
D: 随pH增加而降低


单选题

A: 0.063μg/m1
B: 0.126μg/m1
C: 0.032μg/m1
D: 0.017μg/m1


单选题
某药物0 至0.5 h内尿中排出量为37.5mg,在0.25 h血浆中药物浓度为l0mg/ml,肾清除率Clr为( )。
A: 120ml/min
B: 500ml/min
C: 250ml/min
D: 125ml/min


单选题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和溶液剂等具体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只依赖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首要内容


单选题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
A: 部位特异性
B: 需载体参与
C: 不需要消耗能量
D: 逆浓度梯度转运


单选题
静脉注射的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 )所需要的时间。
A: 50%
B: 25%
C: 63.2%
D: 68%


单选题
肠肝循环发生在( )排泄中。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 乳汁排泄
D: 肺部排泄


单选题
关于单室模型错误的叙述是( )。
A: 单室模型是把整个机体视为一个单元
B: 单室模型中药物在各个器官和组织申的浓度均相等
C: 在单室懊型中药物进入机体后迅速成为动态平衡的均一体
D: 合单室模型特征的药物称单室模型药物


单选题
己知头孢噻肟的消除半衰期为1.5h,表观分布容积为0.17L/g,给某患者(体重75kg)连续3 日,每天静脉注射3次该药lg,所得的血药峰浓度为( )。
A: 80.4mg/l
B: 40.2mg/l
C: 20.1mg/l
D: 25.8mg/l


单选题
氨苄西林钠符合单室模型特证,表观分布容积为0.28L/kg,消除速率常数为0.69h-1,静脉注射给药,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0.6-17mg/L,则给药周期为( )。
A: 2.8h
B: 4.8h
C: 9.6h
D: 12.7h


单选题
胆汁排泄的特点不包括( )。
A: 极性较大分子
B: 分子量大于300的药物
C: 主动转运为主
D: 被动转运为主的药物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与尿药排泄速率法相比,亏量法的主要特点是( )。
A: 求得k值较尿排泄速率法准确
B: 求得k值较尿排泄速率法误差大
C: 采集尿液时间短
D: 可丢失任何一份尿样数据


单选题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
A: 能透过血管壁
B: 能由肾小球滤过
C: 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单选题
一般药物由血向体内各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为( )。
A: 肝、肾>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
B: 肝、肾>肌肉、皮肤>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C: 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皮肤>肝、肾
D: 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肝、肾>肌肉、皮肤


多选题
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
A: 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 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最有关
D: 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多选题
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 )。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B: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
C: 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
D: 盐酸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药物入脑量


多选题
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动力学参数须符合以下条件( )。
A: 有较多原形药物从尿中排泄
B: 有较多代谢药物从尿中排泄
C: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一级速度过程
D: 药物经肾排泄过程符合零级速度过程


多选题
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的目的是( )。
A: 增强疗效
B: 抑制阿莫西林的水解
C: 扩大治疗窗
D: 减少过敏反应


判断
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判断



判断
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物的清除率大,则说明药物清除快。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当药物有相当多的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


单选题
肠肝循环发生在( )排泄中。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 乳汁排泄
D: 肺部排泄


单选题
某药静脉注射经3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
A: 1/2
B: 1/4
C: 1/8
D: 1/16


单选题
已知磺胺噻唑为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0 h,表观分布容积为7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250mg,则第从开始至第31h末的血药浓度为( )。
A: 75.6 mg/l
B: 30.2 mg/l
C: 19.8 mg/l
D: 37.8 mg/l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关于多剂量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剂量给药的给药间隔是相等的
B: 多剂量给药的维持剂量是相同的
C: 多剂量给药一般采用非静脉注射给药
D: 通常为等剂量、等间隔给药


单选题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
A: 能透过血管壁
B: 能由肾小球滤过
C: 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为7 h,临床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μg/m1,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不小于15μg/m1,该药口服后达峰浓度的时间为3h。若每次口服025g 的片剂,则合适的给药间隔为( )。
A: 21h
B: 6h
C: 9h
D: 18h


单选题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和溶液剂等具体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只依赖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首要内容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增效的原因是( )。
A: 竞争结合分泌载体
B: 发生化学反应
C: 促进吸收
D: 抑制代谢


单选题
吸入麻醉剂和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
A: 脂溶性强
B: 沸点较低
C: 水溶性强
D: 相对密度大


单选题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
A: 部位特异性
B: 需载体参与
C: 不需要消耗能量
D: 逆浓度梯度转运


单选题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菊粉
D: 乙醇


单选题
头孢氨苄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1.0h,表观分布容积为0.26L/kg,口服生物利用度为0.9。⑴若每6 h给药一次,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4.5mg/L,则给药剂量为( )。
A: 2.7mg/kg
B: 5.4mg/kg
C: 10.8mg/kg
D: 1.8mg/kg


单选题
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 增加0.5 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 倍
D: 增加3 倍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B: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
C: 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
D: 盐酸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药物入脑量


多选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
A: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 t作图
B: 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 t作图
C: 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ΔXu/Δt)- tc作图
D: 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Xu )- t作图


多选题
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 )。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多选题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的混杂参数有( ) 。
A: A
B: B
C: α
D: β


多选题
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
A: 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 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最有关
D: 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当药物有相当多的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


判断
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物的清除率大,则说明药物清除快。


判断
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判断



单选题
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 )。
A: 给药剂量
B: 尿药浓度
C: 血药浓度
D: 唾液中药物浓度


单选题

A: 2.90μg/ml
B: 3.12μg/ml
C: 6.24μg/ml
D: 2.24μg/ml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主要是( )。
A: 摩尔数
B: 电荷
C: 药物转运子
D: 有效滤过压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浓度为l0-20mg/L,t1/2=10h,V=0.5L/kg。某患者体重60kg,先静脉注射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10mg/L,再静脉滴注2 h,使血药浓度升至20mg/L,则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和静脉滴注速度分别为( )。
A: 300mg, 181.4mg/h
B: 300mg, 362.8mg/h
C: 150mg, 181.4mg/h
D: 120mg, 181.4mg/h


单选题
头孢氨苄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1.0h,表观分布容积为0.26L/kg,口服生物利用度为0.9。⑴若每6 h给药一次,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4.5mg/L,则给药剂量为( )。
A: 2.7mg/kg
B: 5.4mg/kg
C: 10.8mg/kg
D: 1.8mg/kg


单选题
已知磺胺噻唑为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0 h,表观分布容积为7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250mg,则第从开始至第31h末的血药浓度为( )。
A: 75.6 mg/l
B: 30.2 mg/l
C: 19.8 mg/l
D: 37.8 mg/l


单选题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和溶液剂等具体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只依赖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首要内容


单选题
氨苄西林钠符合单室模型特证,表观分布容积为0.28L/kg,消除速率常数为0.69h-1,静脉注射给药,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0.6-17mg/L,则给药周期为( )。
A: 2.8h
B: 4.8h
C: 9.6h
D: 12.7h


单选题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
A: 胆汁
B: 汗腺
C: 泪腺
D: 呼吸系统


单选题
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 增加0.5 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 倍
D: 增加3 倍


单选题
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增效的原因是( )。
A: 竞争结合分泌载体
B: 发生化学反应
C: 促进吸收
D: 抑制代谢


单选题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
A:
B:
C:
D:


单选题
关于多剂量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剂量给药的给药间隔是相等的
B: 多剂量给药的维持剂量是相同的
C: 多剂量给药一般采用非静脉注射给药
D: 通常为等剂量、等间隔给药


单选题
静脉注射的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 )所需要的时间。
A: 50%
B: 25%
C: 63.2%
D: 68%


多选题
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
A: 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 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最有关
D: 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多选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
A: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 t作图
B: 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 t作图
C: 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ΔXu/Δt)- tc作图
D: 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Xu )- t作图


多选题
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 )。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多选题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 )。
A: 葡萄糖醛酸
B: 乙酰辅酶A
C: s-腺苷甲硫氨酸
D: 硫酸


多选题
药物消除是指( )。
A: 吸收
B: 排泄
C: 分布
D: 代谢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静脉注射两种单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


判断



判断
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判断



单选题
通常情况下与药理效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 )。
A: 给药剂量
B: 尿药浓度
C: 血药浓度
D: 唾液中药物浓度


单选题

A: 2.90μg/ml
B: 3.12μg/ml
C: 6.24μg/ml
D: 2.24μg/ml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主要是( )。
A: 摩尔数
B: 电荷
C: 药物转运子
D: 有效滤过压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临床安全有效治疗浓度为l0-20mg/L,t1/2=10h,V=0.5L/kg。某患者体重60kg,先静脉注射给药使血药浓度达到10mg/L,再静脉滴注2 h,使血药浓度升至20mg/L,则静脉注射给药剂量和静脉滴注速度分别为( )。
A: 300mg, 181.4mg/h
B: 300mg, 362.8mg/h
C: 150mg, 181.4mg/h
D: 120mg, 181.4mg/h


单选题
头孢氨苄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1.0h,表观分布容积为0.26L/kg,口服生物利用度为0.9。⑴若每6 h给药一次,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4.5mg/L,则给药剂量为( )。
A: 2.7mg/kg
B: 5.4mg/kg
C: 10.8mg/kg
D: 1.8mg/kg


单选题
已知磺胺噻唑为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0 h,表观分布容积为7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250mg,则第从开始至第31h末的血药浓度为( )。
A: 75.6 mg/l
B: 30.2 mg/l
C: 19.8 mg/l
D: 37.8 mg/l


单选题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和溶液剂等具体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只依赖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首要内容


单选题
氨苄西林钠符合单室模型特证,表观分布容积为0.28L/kg,消除速率常数为0.69h-1,静脉注射给药,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0.6-17mg/L,则给药周期为( )。
A: 2.8h
B: 4.8h
C: 9.6h
D: 12.7h


单选题
药物除了肾排泄以外的最主要排泄途径是( )。
A: 胆汁
B: 汗腺
C: 泪腺
D: 呼吸系统


单选题
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 增加0.5 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 倍
D: 增加3 倍


单选题
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增效的原因是( )。
A: 竞争结合分泌载体
B: 发生化学反应
C: 促进吸收
D: 抑制代谢


单选题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
A:
B:
C:
D:


单选题
关于多剂量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剂量给药的给药间隔是相等的
B: 多剂量给药的维持剂量是相同的
C: 多剂量给药一般采用非静脉注射给药
D: 通常为等剂量、等间隔给药


单选题
静脉注射的MRT表示消除给药剂量的( )所需要的时间。
A: 50%
B: 25%
C: 63.2%
D: 68%


多选题
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
A: 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 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最有关
D: 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多选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
A: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 t作图
B: 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 t作图
C: 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ΔXu/Δt)- tc作图
D: 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Xu )- t作图


多选题
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 )。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多选题
体内常见的结合剂主要包括( )。
A: 葡萄糖醛酸
B: 乙酰辅酶A
C: s-腺苷甲硫氨酸
D: 硫酸


多选题
药物消除是指( )。
A: 吸收
B: 排泄
C: 分布
D: 代谢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静脉注射两种单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


判断



判断
不同药物在体内具有不同的分布特性,但药物在体内分布是均匀的。


判断



单选题
肠肝循环发生在( )排泄中。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 乳汁排泄
D: 肺部排泄


单选题
某药静脉注射经3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
A: 1/2
B: 1/4
C: 1/8
D: 1/16


单选题
已知磺胺噻唑为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0 h,表观分布容积为7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250mg,则第从开始至第31h末的血药浓度为( )。
A: 75.6 mg/l
B: 30.2 mg/l
C: 19.8 mg/l
D: 37.8 mg/l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关于多剂量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剂量给药的给药间隔是相等的
B: 多剂量给药的维持剂量是相同的
C: 多剂量给药一般采用非静脉注射给药
D: 通常为等剂量、等间隔给药


单选题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
A: 能透过血管壁
B: 能由肾小球滤过
C: 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为7 h,临床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μg/m1,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不小于15μg/m1,该药口服后达峰浓度的时间为3h。若每次口服025g 的片剂,则合适的给药间隔为( )。
A: 21h
B: 6h
C: 9h
D: 18h


单选题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和溶液剂等具体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只依赖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首要内容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增效的原因是( )。
A: 竞争结合分泌载体
B: 发生化学反应
C: 促进吸收
D: 抑制代谢


单选题
吸入麻醉剂和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
A: 脂溶性强
B: 沸点较低
C: 水溶性强
D: 相对密度大


单选题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
A: 部位特异性
B: 需载体参与
C: 不需要消耗能量
D: 逆浓度梯度转运


单选题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菊粉
D: 乙醇


单选题
头孢氨苄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1.0h,表观分布容积为0.26L/kg,口服生物利用度为0.9。⑴若每6 h给药一次,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4.5mg/L,则给药剂量为( )。
A: 2.7mg/kg
B: 5.4mg/kg
C: 10.8mg/kg
D: 1.8mg/kg


单选题
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 增加0.5 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 倍
D: 增加3 倍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B: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
C: 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
D: 盐酸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药物入脑量


多选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
A: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 t作图
B: 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 t作图
C: 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ΔXu/Δt)- tc作图
D: 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Xu )- t作图


多选题
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 )。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多选题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的混杂参数有( ) 。
A: A
B: B
C: α
D: β


多选题
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
A: 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 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最有关
D: 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当药物有相当多的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


判断
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物的清除率大,则说明药物清除快。


判断
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判断



单选题
肠肝循环发生在( )排泄中。
A: 肾排泄
B: 胆汁排泄
C: 乳汁排泄
D: 肺部排泄


单选题
某药静脉注射经3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
A: 1/2
B: 1/4
C: 1/8
D: 1/16


单选题
已知磺胺噻唑为单室模型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0 h,表观分布容积为7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250mg,则第从开始至第31h末的血药浓度为( )。
A: 75.6 mg/l
B: 30.2 mg/l
C: 19.8 mg/l
D: 37.8 mg/l


单选题
关于药物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探讨人体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B: 采用动力学的原理和数学的处理方法,推测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C: 研究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D: 只能定性地描述药物的体内过程


单选题
关于多剂量给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剂量给药的给药间隔是相等的
B: 多剂量给药的维持剂量是相同的
C: 多剂量给药一般采用非静脉注射给药
D: 通常为等剂量、等间隔给药


单选题
药物与蛋白结合后( )。
A: 能透过血管壁
B: 能由肾小球滤过
C: 能经肝代谢
D: 不能透过胎盘屏障


单选题
已知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为7 h,临床要求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不超过30μg/m1,稳态最小血药浓度不小于15μg/m1,该药口服后达峰浓度的时间为3h。若每次口服025g 的片剂,则合适的给药间隔为( )。
A: 21h
B: 6h
C: 9h
D: 18h


单选题
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和溶液剂等具体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只依赖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首要内容


单选题
某药物符合单室模型特性,消除半衰期为6 h,静脉注射l00mg 后,测得血红浓度初始值为12mg/L,现每隔6 h静脉注射85mg 该药直到稳态,则稳态最大血药浓度为( )。
A: 20.4 mg/l
B: 10.2 mg/l
C: 40.8 mg/l
D: 5.01 mg/l


单选题
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增效的原因是( )。
A: 竞争结合分泌载体
B: 发生化学反应
C: 促进吸收
D: 抑制代谢


单选题
吸入麻醉剂和某些代谢废气可随肺呼气排出,该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
A: 脂溶性强
B: 沸点较低
C: 水溶性强
D: 相对密度大


单选题
胞饮作用的特点是( )。
A: 部位特异性
B: 需载体参与
C: 不需要消耗能量
D: 逆浓度梯度转运


单选题
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是( )。
A: 青霉素
B: 链霉素
C: 菊粉
D: 乙醇


单选题
头孢氨苄符合单室模型特征,消除半衰期为1.0h,表观分布容积为0.26L/kg,口服生物利用度为0.9。⑴若每6 h给药一次,为使稳态血药浓度维持在4.5mg/L,则给药剂量为( )。
A: 2.7mg/kg
B: 5.4mg/kg
C: 10.8mg/kg
D: 1.8mg/kg


单选题
以近似生物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应将首次剂量( )。
A: 增加0.5 倍
B: 增加1倍
C: 增加2 倍
D: 增加3 倍


多选题
下列关于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利用给予大剂量药物先使酶饱和,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B: 药物代谢的目的是使原形药物灭活,并从体内排出
C: 老人药物代谢速度减慢,因此服用与正常人相同的剂量,易引起不良反应和毒性
D: 盐酸苄丝肼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可抑制外周的左旋多巴的代谢,增加药物入脑量


多选题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的求法有( )。
A: 血药浓度对时间作图,即C- t作图
B: 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C- t作图
C: 尿药排泄速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 (ΔXu/Δt)- tc作图
D: 尿药排泄亏量的对数对时间作图,即lg(Xu∞- Xu )- t作图


多选题
在TDM对个体化用药方案进行调整时,需考虑( )。
A: 消除速率常数
B: 血药浓度
C: 最小有效浓度
D: 最小中毒浓度


多选题
双室模型静脉注射的混杂参数有( ) 。
A: A
B: B
C: α
D: β


多选题
关于等剂量等间隔时间多次用药,正确的有( )。
A: 首次加倍可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B: 达到95%稳态浓度,需要4~5个半衰期
C: 稳态浓度的高低与剂最有关
D: 稳态浓度的波幅与给药剂量成正比


判断
药物吸收进入体内后均会发生代谢反应。


判断
当药物有相当多的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则采用尿药速度法处理尿药排泄数据。


判断
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某药物的清除率大,则说明药物清除快。


判断
注射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


判断



(责任编辑:admin)要这答案加QQ:800020900 或加微信:q800020900 获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